新闻动态
热力除氧器装置设计结构影响除氧效率?
发布时间:2025/7/16 点击次数:18

热力除氧器装置设计结构影响除氧效率?
 

热力除氧器装置设计结构对除氧效率的影响分析
一、
热力除氧器核心结构参数影响
喷淋系统与旋膜器设计
      旋膜器的起膜管结构需保证水膜呈螺旋状分布,通过优化的喷雾角度(推荐45-60°)实现蒸汽与水的高效热交换,提升氧气逸出效率。
      采用多层交错淋水篦子(如3-5层),增大气液接触面积,可将残余氧浓度降低至≤0.05mg/L。
分离装置与排汽结构
      汽水分离器需设置螺旋导向叶片,减少蒸汽携带水滴现象,避免氧气二次溶解。
      排汽阀开度控制在总进汽量的5%-10%,过小会阻碍气体排出,过大则造成热能浪费。
容积与流道布局
      水箱容积需匹配锅炉大连续蒸发量,保证足够停留时间(≥5分钟)完成气体分离。
      进水管道流速应≤2m/s,防止湍流导致氧气再溶入,出水口设置扩散锥形结构减少涡流。
二、
热力除氧器装置动态适配性设计
供汽方式优化
      高压锅炉采用滑压运行方式(取消调节阀),消除节流损失,提升热效率15-20%。
      脉冲式工况需增设缓冲腔(容积≥10%水箱容量),吸收瞬时压力波动。
温度均匀性控制
      蒸汽分配管采用蜂窝状多孔结构,确保蒸汽均匀分布,温差控制在±2℃以内。
      低温补给水(≤80℃)需通过预热器升温至90℃以上,避免冷热分层影响除氧效果。
三、
热力除氧器典型结构缺陷与改进方向
结构缺陷 改进措施 效率提升效果 引用来源
单层淋水篦子 改为3层交错不锈钢丝网 气液接触面积↑30% 
固定孔径喷淋孔 渐变孔径设计(5-8mm→3-5mm) 雾化均匀性↑25% 
直排式气体出口 增设折流挡板与扩容腔 气体滞留时间延长至≥30秒 
四、
热力除氧器关键性能验证指标
含氧量监控
      安装在线溶氧仪(精度±0.1μg/L),联动DCS系统实时调整蒸汽注入量。
密封性测试
      焊缝需通过0.2MPa气密性试验,法兰连接处采用石墨缠绕垫片,泄漏率≤0.01%。
      通过上述结构优化,可确保
热力除氧器出水含氧量稳定≤7μg/L(高压锅炉)或≤15μg/L(中低压锅炉),满足GB1576-2001标准要求。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在线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在线客服